榆林开展大调研活动系统构建治市方略
“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新农村示范区战略研究”课题组调研后召开座谈会。
承担榆林十大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的中国社科院专家在榆阳区调研。
市林业工作站在榆阳区调研树莓产业。
全市农业部门联合在佳县调研现代农业经营模式。
定边县红柳沟镇相关负责人在沙场村调研设施农业发展情况。
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。省委、省政府对榆林发展寄予厚望,提出榆林要加快实现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、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、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“三大目标”和为加快全省发展作更大贡献、为陕西追赶超越作更大支撑“两个更大”要求。那么,榆林将如何使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?怎样确保实现“三大目标”和“两个更大”任务要求呢?
毫无疑问,榆林必将要作出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,实施一大批新的工程项目,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,完成榆林使命,实现榆林担当。而深入开展“大学习大宣传大调研大讨论”活动,就是我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。
科学决策,调研先行。市委在《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意见》中明确指出,要通过大调研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水平,系统构建治市方略。的确,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新思想、新论断、新目标、新要求审视榆林发展,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围绕重点工作和重大课题认真开展的大调研,也离不开广大领导干部一次次深入基层的大调研,并以大调研得出的数据经验,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要求谋划好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,用实际行动检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成效。
1、十大课题调研 探索发展新路
“十大战略问题研究”,即“十大课题调研”,无疑是榆林当前最具代表性的大调研。如何加快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,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?如何破解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并存这一矛盾,走出一条经济循环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路子?如何加快城镇体系的建设,走出一条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带动农村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?每个课题都抓住要害,是影响榆林发展的重大问题;每项调研都实事求是,为榆林追赶超越破难题、找路子。
2017年6月15日,市委召开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动员大会。市委书记戴征社在讲话中强调,市委选择十大战略问题作为研究对象,是市委、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、反复论证、广泛征求意见、形成共识后提出来的,都是影响榆林发展的重大问题,是关系到榆林在国际国内激烈竞争中能不能站起来的问题,是关系到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能不能实现的问题。开展十大战略问题研究目的就是要推动中省精神在榆林落地生根,紧跟国际国内发展前沿,为榆林发展探索新路和凝聚人心、鼓舞士气,形成发展共识。开展十大战略问题研究,对榆林贯彻落实好中省发展战略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、谋划未来发展、找准现实发展突破口等具有重要意义。
为了使十大课题调研尽快取得实效,我市决定每个课题组建一个班子,由两名市级领导负责,部门一把手直接参与,并且每个课题都要有一个国家级研究机构作支撑,聘请国际专家和国内院士级水平的人士担任顾问。动员大会后,各课题组便迅速行动起来,并呈现出以下工作特点与亮点:一是广泛深入考察调研。市级牵头领导亲自带队,专家参与,深入市内外考察调研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已有10多名市级领导、70多名课题组成员,赴国内40余市县区学习考察。财政金融组和民生发展组还组成小分队专题调研,形成各类调研报告、体会文章10余篇。二是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。参与课题研究的陕西大数据总经理张鹏、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、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马宝成、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沈荣华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等5位专家,先后借来榆调研之机,在榆林大讲堂、市委中心学习组作了专题讲座。三是物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课题组物化思路进一步拓宽,物化成果已由最初以出台文件为主向拓展工作新领域、推进工作新模式等方面转变,且多数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:高端能化组提出设立300亿元的煤炭转化引导基金,创建全国资源富集地区转型创新试验区;优化环境组提出成立大数据管理局,在各个行政审批部门设立行政审批处;财政金融组提出设立金融服务中心;产业园区组提出有条件的园区设立运营公司;民生发展组提出成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等。
经过大半年的艰辛努力,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。2017年11月25日至26日,我市召开十大战略问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会,承担课题研究的20个国家级研究机构的56位专家、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近100名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。会议指出,各课题组都站在国家战略、榆林全局的高度,以全球视野审视谋划榆林发展,为榆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、描绘了蓝图。研究成果也佐证了市委、市政府开展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决策的正确性,要坚定不移地把课题调研做下去,真正能够指导榆林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。会议强调,十大战略问题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广大领导干部对榆林市情的认识,特别是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对市情有了更深更全的认识;提升了榆林对外开放的水平,20个国家级智库、10多位院士级专家从不同角度同时集中研究榆林,既带来了新思想新理念,又从国家层面关注和推荐榆林,同时还有望带来一批投资客商,为榆林下一步加快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;提高了干部的认知和决策水平,邀请国家级的研究单位,直接对接国际国内最先进的发展理念、典型范例、发展模式,倒逼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学习、思考,整体上提高了榆林决策层干部的理论水平、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;促进了一批重点工作的落实,通过战略研究,进一步明晰了方向,统一了认识,一批大事难事破题落地,如榆阳4E级机场扩建、引黄工程、放管服改革、智慧城市等,包括园区体制机制改革、总投资达到2000亿元的7大转化项目,都是在研究中坚定了方向,形成了方案。
据了解,十大战略问题研究目前各个课题已进入成果完善阶段,研究工作基本收口。
2、领导带头调研 改善民生福祉
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,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。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,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,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。
贯彻十九大,榆林怎么干?这是1月11日市委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会的议题。会议强调,要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髓要义,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榆林市情实际、阶段目标对接起来,找准结合点、抓住创新点、明确落脚点,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谋划好新时代榆林发展,推动榆林高质量追赶超越,实现省委、省政府确定的“三大目标”和落实“两个更大”任务要求,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为补齐全市民生短板,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、幸福感,我市着力在八个方面取得新突破,创造性地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榆林落地生根。一是深化战略问题研究,在科学谋划新时代榆林发展上取得新突破;二是推进质量、效率和动力“三大变革”,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、实现追赶超越上取得新突破;三是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之路,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新突破;四是以增强群众获得感为导向,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;五是加快重点领域改革,在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上取得新突破;六是以破解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难题为抓手,在绿色发展上取得新突破;七是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抓手,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取得新突破;八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,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上取得新突破。
2018年元旦收假以后,我市主要领导立即进入工作状态,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,深入开展调研,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为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而做必要准备。
1月5日,市委书记戴征社先后深入榆林市第一医院、第二医院、疾控中心、中医院、市计生指导所等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调研,并就市疾控中心选址、市中医院新址进行现场查看,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坚定改革创新的精神,加快全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步伐,着力补齐医疗卫生服务短板,不断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
1月2日,市委副书记、代市长、市政府党组书记李春临先后深入市实验中学、市七中、市七幼、市妇联幼儿园、市一小、市二十小等学校,实地调研榆林中心城区教育工作,强调要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地位,加快教育改革步伐,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,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步伐,秋季入学时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,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。
与此同时,市级其他领导也围绕自己分管主抓的领域多次开展相关调研,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争创新的佳绩。市县区领导严格落实中省市相关政策要求,并结合县域实际紧锣密鼓地开展调研。各级各部门领导主动作为,积极调研,特别是紧扣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,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搞透,全力将各项工作做实做好。
3、结合实际调研 引领追赶超越
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关键在于行动和落实。全市上下紧密结合榆林实际,坚决有力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,用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指导全市发展,引领追赶超越,推动大事落实,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榆林落地生根,结出硕果。
各级各部门立足自身工作实际,围绕重点难点工作,积极开展专题调研,并通过调研成果精准施策,取得一项又一项的好成绩。
环保部门一次次调研环保问题,以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水平。通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、全面加强环境执法、不断优化项目审批等举措,为榆林守护了一片绿水、青山、蓝天。据1月12日省环保厅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7年榆林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第三。
农业部门一次次调研农业生产情况,确保粮食稳定增产。通过狠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积极推进“两增一减”、适度压缩玉米播种面积、增加马铃薯和小杂粮种植面积等措施,使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32万亩(夏粮22万亩、秋粮710万亩),总产量达到165.8万吨(夏粮5万吨、秋粮160.8万吨),突破了2010年总产量165.1万吨的纪录,再创历史新高。
扶贫部门一次次调研精准扶贫工作,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。通过进一步核实扶贫数据底数、深刻分析形势、查摆问题抓整改等举措,使2017年全市脱贫6.39万人,超计划脱贫2.8万人,退出贫困村178个,超计划出列8个,并且在实施“八个一批”脱贫工程上取得显著成效。
这只是榆林各级各部门通过深入调研、科学决策的几个生动事例。事实上,从市上到县里再到乡镇,一个个调研组来到风险隐患多、污染防治难、贫困程度深的地方,深入了解群众的意愿和呼声,做到了听实话、察实情、重实效。调研课题既站在全局着眼经济发展提质增效,又热切回应群众期盼;既精准直指重大发展“瓶颈”,又顺应改革发展新要求和需要探索改进和强化的方向。
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。同样,没有深入扎实的调研,就不可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。当前,全市持续开展的“大调研”活动,是我市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力见证,也是榆林系统构建治市方略的根本保障。